站点首页 青海要闻 本网原创 青新时评 领导动态
通知公告 市州新闻 图说青海 视频访谈 省委文件
  现在的位置:青海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图说青海
【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和谐藏寨,叩响幸福之门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03-13
编辑:

沙沟回族乡和巴藏沟回族乡党委“联谊”下,各族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通讯员 平组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时序初春,山间冰雪尚未完全消融,一大早,海东市平安区沙沟回族乡牙扎村老虎沟药水泉,泉眼里的清泉汩汩涌出,泉边围聚了不少身着藏服的村民。村民嘉环杰双手捧起一汪泉水,轻轻洗拭眼睛和额头,寓意迎吉纳福,祈愿物阜民丰。

  “这些年村庄建设和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牙扎村的卓仓文化和传统习俗历经风雨却传承百年,成为藏乡独特的文化符号。每年藏历新年、‘立秋会’,都来药水泉取水洗涤,举办物资交流会、唱拉伊,正月里要转山、放禄马、举办传统射箭等藏族民俗活动。”嘉环杰说,“以前,祈福是为了摆脱贫穷求福禄,现在奔小康后祈福是为了祝愿国家昌盛。”

  牙扎村是一个藏汉混居村,藏族人口比例占85%。村庄依山而建,在现代乡村建设的基础上,保留了原始藏式建筑风貌,整个村庄淳朴静谧,藏式风情浓郁。

  多年来,牙扎村藏、汉两族群众和谐相处,呈现出产业生态俱佳、乡风生活都好、生机活力迸发的乐土。

  “每年藏历新年,邻居扎西都要邀请我到他家一起过节,我吃得惯糌粑,喝得惯酥油茶,听得懂说得来藏语,算是半个藏族啦!”汉族村民贾有龙有些得意地说,“在我们牙扎村,这种情况很普遍。”

  “卓仓文化赋予牙扎独特的魅力,也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探寻,为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带来机遇。”牙扎村党支部书记黄豆改杰一语道破村庄繁荣背后“诀窍”,这也是全省群众幸福之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沙沟乡立足乡情,因地制宜,确立了“党建领乡、生态立乡、旅游活乡、产业强乡”理念,充分挖掘丰富的原生态乡村旅游资源,形成以东沟林场、丹霞地貌、老虎沟药水泉和卓仓部落等全域旅游链和完整的产业闭环,进而带动形成集休闲民宿、文化民俗、美食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周边市民休闲度假优选地。

  “依托乡村旅游产业和光伏产业,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30万元以上。今年我们将立足支部牵头、党员带头,当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在项目谋划上出新招,接续盘活卓仓部落旅游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村党支部书记黄豆改杰对牙扎村未来充满信心。

  “从靠天吃饭到丰衣足食,其间的变化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啊!”谈起十年间牙扎村的变化,村民黄才让本感慨良多。

  黄才让本是牙扎村出了名的“勤快人”。早年间,黄才让本离开家乡“挣光阴”,凭借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苦功夫”,成为村里第一个盖起楼房的人。

  “惠农政策真正好,农村生活变化大!盖房时享受了危房改造补助,如今家里装上了节能锅炉,修了卫生厕所,污水管网和天然气也都进户了,农民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农村成为向往的胜地。”

  黄才让本说,党的政策不仅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最主要的是带来思想观念上的变化,“老百姓有了主心骨,硬得起腰杆,迈得开脚步,生活更有奔头了。”

  走南闯北的经历,让黄才让本思维活跃、敢想敢干,想为家乡发展助力的他,把“生意经”搬回了村里。

  “藏香猪”养殖有很好的前景。在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后,黄才让本先小规模试养,在学习藏香猪养殖技术基础上,仔细琢磨更高效的养殖方式。

  “藏香猪用饲草喂养,从猪仔到出栏一般需要10个月,养到40公斤出栏最好,每斤肉能卖到60多块钱,每头猪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经过近一年的试养,黄才让本心里盘算起“大计划”。

  “今年打算租地增加盖几个棚,再流转一部分土地种植饲草,成立家庭农场,把规模扩大到几百头,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发展养殖产业。”黄才让本说。

  从十年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古村,到今天集“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于一体的特色藏寨,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山野间凝聚,折射出幸福之变的点滴。

  春天里,消融的冰雪和山间的清泉,滋润着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