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321”模式绘就基层和谐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4-08-13 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城东区清真巷街道团结社区始终坚持以提升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造居民满意的生活环境为目标,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和社区居民的自治力量,不断深化社区“321”治理工作模式,促进社区治理任务精细化落实,实现社区服务精准化供给,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
党建引领三种模式——
实现小区分类精准管理
诗词书画、对弈桥牌、怡情花卉……夏日,走在清真巷街道团结社区焕然一新的街道,居民欢聚一堂,楼院深处传来阵阵欢笑,一幅和谐场景。
清真巷街道团结社区辖区总面积为0.28平方公里,辖区总户数为4911户,总人口数为11563人,共管辖小区29个。近年来,团结社区在提高矛盾纠纷调处水平、业主委员会履职能力、志愿者服务队服务能力等工作中下功夫,构建三种模式,党建引领织密“精网细格”,实现小区分类精准管理的同时,让基层治理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混合管理模式。即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负责,辖区共驻共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网格长、楼栋长、志愿者等力量广泛参与的“1+3+N”混合管理模式,形成党建引领、社区监管、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小区治理格局。
完全托管模式。针对团结社区内有物业入驻且业主对物业服务比较认可的小区,经社区党组织与居民代表协商后,将小区安保、物业服务、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交由物业服务企业全权负责,社区党组织定期走访了解物业服务情况,指导规范管理行为,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推动物业服务和业主履责良性循环。
自行管理模式。以网格化服务为依托,搭建多渠道居民议事协调平台,通过“为民办实事专项资金+自筹资金”模式,有效推动小区实际问题解决,逐步形成居民自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流动办公桌”机制,它由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前往小区楼院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现场协调解决。邻里纠纷、设施老化、看病就医……“群众事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在团结社区得到了实质体现。
建立两项机制——
推动问题及时解决
除了探索基层治理的三种模式,团结社区还建立了社区书记定期“接诊”机制。聚焦社区治理服务中的“疑难杂症”,强化社区网格员职责,加大巡查走访力度,一经发现群众矛盾问题,由网格负责人交至“社区书记接诊室”,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门负责,多方参与,与群众面对面、近距离进行协调处理,有效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率。
针对辖区流动人员多、少数民族群众相对聚集、各类矛盾纠纷多、综合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团结社区组建了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调解工作组长、社区干部、派出所、法院、司法所、宗教界人士担任调解员的调解工作组,构建7个“N+1”调解网络,分类施策调解,有效改变过去调解委员会成员单一、资源匮乏的局面。
成立服务队——
提升社区精细服务效能
在团结社区有一支红马甲志愿服务队,它依托社区干部、网格员、在职党员等力量,通过上门服务、“云帮办”等多种形式,为辖区弱势群体帮办代办业务。他们为群众提供贴心、热情的“一对一”服务,实现政策“直达”、服务“直享”,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解决难题。提起红马甲帮办代办志愿服务队,居民无一不竖起大拇指。
团结社区还推出“群众点单、组织领单、党员接单”志愿服务订单认领模式,实现志愿服务需求和供给精准对接。落实“党员入格、一网兜底”机制,组织辖区在职党员开展维稳巡查、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协调、环境卫生整治、政策法规宣传、困难群众帮扶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基层微治理,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环境整洁、秩序良好、关系和谐的社区环境。让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成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1—8483418
邮箱:qhnews2005@126.com